
2025年7月30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对印度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并威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印度企业追加“罚款”。
不到24小时,印度国有炼油厂就紧急停止从俄罗斯采购石油,转而从中东和非洲寻找替代来源。
印度炼油厂
这不仅暴露了印度在美俄之间的摇摆立场,也让全球看清楚: 当美国抡出关税大棒时,印度的“软骨头”根本就不中用。
而在同样的国际压力下,中国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加大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步伐。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自俄原油进口量同比增幅达15%,全年预计突破8000万吨。
展开剩余90%中国“顶风作案”的姿态,让俄罗斯看到了什么才叫真正的两肋插刀。
俄印好哥们儿?印度最终服软!
印度最近可没少发财,过去三年通过从俄罗斯进口打折石油,精炼后转卖给欧洲赚取巨额差价。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对俄石油依赖度一度飙升至30%,成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最大买家。
但美国心里清楚: 印度的能源进口虽然便宜,但其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600亿美元。如果对印度加征25%关税,印度商品将失去竞争优势,最终可能波及到还不成气候的印度制造业。
更重要的是,美国试图通过“二级制裁”切断印度与俄罗斯的能源纽带,迫使印度在美俄之间选边站队。
所以当特朗普放出“100%关税”的狠话后,印度国有炼油企业迅速行动,停止向俄罗斯提出新的采购需求。
这些企业掌控着印度60%以上的炼油能力,日均处理量达520万桶。印度石油部长公开表示,如果美国实施制裁,印度将重新评估能源采购策略。“先发制人”的妥协,直接导致俄罗斯失去印度这一重要市场。
印度的妥协并非全然屈服,而是基于利益最大化的权衡。
一方面, 印度的制造业严重依赖美国市场,2024年美印贸易额高达1600亿美元。如果美国加征关税,印度出口企业将面临成本激增的风险,甚至可能失去竞争力。
另一方面,印度的能源结构也存在致命短板——三大国有炼油厂长期依赖进口,而美国的国内市场和低端产业转移又是印度亟需的发展资源。
虽然莫迪政府一直标榜“外交多元化”,试图在美俄之间保持平衡,但随着国际油价波动,俄罗斯的折扣力度已大幅缩水。
2025年7月,俄罗斯对印度的石油折扣已从每桶14-16美元降至2.5-4美元,性价比优势不再。此时,美国的关税威胁自然成为了压垮印度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中国在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时明确表态:“ 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是对国家利益的考虑,而不是政治选择。”这种态度的背后,是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坚实底气。
2023年,俄罗斯对印度和中国的石油出口占比从30%升至70%。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前五个月,自俄原油进口量同比增幅达15%。
俄罗斯的能源出口重心转向中国后,双方的结算方式也在悄然变化。人民币在中俄能源交易中的占比逐步提升,这不仅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也削弱了美国对全球能源市场的控制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直言:“中俄合作的基础是互利共赢,并不针对任何第三方。”这既回应了美国的压力,也明确了中俄关系的战略定位。
俄罗斯“战略转向”:从印度到中国
印度的妥协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但俄罗斯并未表现出过多担忧。俄媒分析认为,印度的能源需求可以通过中东和非洲填补,而中国才是长期合作伙伴。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还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2025年7月,俄罗斯与中国的能源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国在天然气管道建设、电力合作等领域达成多项协议。
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
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表示:“中国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可靠伙伴。”同时,俄罗斯对印度的依赖正在下降。
2024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其总进口量的85%,而2025年这一比例已降至不足50%。这意味着俄罗斯外交重心,正从“平衡多边”转向“中俄轴心”。
莫迪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平衡外交”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但现实却不断击碎这一幻想。
印度的能源政策暴露了其战略上的自主性缺乏。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中间商”角色,本质上是利用价格差赚取短期利益,但一旦遭遇外部压力,这种模式立刻崩溃。
同时,印度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严重依赖美国技术。2024年美国商务部长曾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在美俄之间做出选择。印度的回应是“既想吃肉,又想抹嘴”,但印度的投机心态最终使其成为中美俄博弈桌上的“跳梁小丑”。
2025年金砖国家峰会期间,印度试图通过低息贷款缓解外债危机,但其阻挠金砖国家批评美国单边主义的行为,引发了中俄的不满。
中国和俄罗斯主导的“石油人民币”计划绕开了印度的参与,这已经是对印度外交能力的公开质疑了。
中美俄三角博弈的未来走向
美国通过关税威胁成功削弱了印度的“平衡外交”,但同时也暴露出自身无法完全切断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俄罗斯则加速向中国倾斜,试图通过能源合作弥补西方制裁带来的损失。而中国则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在国际能源市场的独立性。
对于美国而言,印度的妥协是一次阶段性胜利,但未必能持久。印度的能源需求不会消失,未来可能会通过其他渠道(如伊朗、加拿大)重新进入俄罗斯市场。
而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将进一步加深,这不仅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可能引发中美在能源领域的更激烈竞争。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击溃了印度的能源政策,但当其他国家不再依赖美元体系时,美国的制裁手段便失去了效力。
印度的妥协虽然保住了短期经济利益,但也大大折损了国家威严。而中国的“硬刚”则赢得了俄罗斯的信任,但也可能引发美国更强烈的反制。
这场能源博弈的背后,是全球多极化格局的深化—— 在去美元化的浪潮中,能源合作的重心正悄然转移。
未来,中美俄的博弈将更加复杂,而印度的“平衡外交”能否重新起航,仍需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
消息人士:过去一周,印度国有炼油商因折扣减少和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而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2025-07-31 18:28·和讯网
印度豪购俄罗斯石油的“经济账”与“外交战”
2025-07-24 14:59·决策与信息杂志
信息来源:
消息人士:过去一周,印度国有炼油商因折扣减少和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而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2025-07-31 18:28·和讯网
印度豪购俄罗斯石油的“经济账”与“外交战”
2025-07-24 14:59·决策与信息杂志
发布于:江苏省旺鼎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